希伯来书要道略解
第廿三讲
我们打开希伯来书第五章,读第7到14节,「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,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,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。祂虽然为儿子,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。祂既得以完全,就为凡顺从祂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,并蒙 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祂为大祭司。
论到麦基洗德,我们有好些话,并且难以解明,因为你们听不进去。看你们学习的工夫,本该作师傅,谁知还得有人将 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,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、不能吃干粮的人。凡只能吃奶的,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,因为他是婴孩。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,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,就能分辨好歹了。」
《新约》里, 神是立儿子作大祭司
神一切的计划都在儿子身上。耶稣是大祭司(立儿子作大祭司)。以前都是立凡人作大祭司,后来 神就立儿子为大祭司。我们看第七章第27节,「祂不像那些大祭司(在主耶稣以前,犹太人中有很多祭司)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,后为百姓的罪献祭⋯⋯」同时,这些祭司有死阻隔,我们再看第23节,「那些成为祭司的,数目本来多,是因为有死阻隔,不能长久。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,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。」(来七23~24)所以,主耶稣是永远为大祭司。「⋯⋯因为祂只一次将自己献上(用祂那无穷的生命、永远的生命),就把这事成全了。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大祭司(就是立人、立亚伦的后裔),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,是立儿子为大祭司,乃是成全到永远的。」(来七27~28)所以,耶稣这位大祭司与他们就不同,这位大祭司是儿子作大祭司,祂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,比亚伦更尊贵,祂也不是自取尊荣。
主耶稣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
这里说,论到麦基洗德有很多难懂的事。关于麦基洗德,圣经里只是说亚伯拉罕献祭给他,他是 神的祭司。他从哪里来、生在哪一族、哪一个家谱,都没有写。那这麦基洗德是怎么样呢?第五章说,「论到麦基洗德,我们有好些话,并且难以解明,因为你们听不进去。」(来五11)后面还有一些解释,第七章又提到麦基洗德说,「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,又是至高 神的祭司,本是长远为祭司的。他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,就迎接他,给他祝福。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,取十分之一给他。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,他又名撒冷王,就是平安王的意思。他无父、无母、无族谱、无生之始、无命之终,乃是与 神的儿子相似。你们想一想,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,这人是何等尊贵呢(比亚伦尊贵多了)!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,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,这百姓是自己的弟兄,虽是从亚伯拉罕身中生的,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。独有麦基洗德,不与他们同谱,倒收纳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⋯⋯」(来七1~6)亚伯拉罕也要献礼物给麦基洗德。所以,这里就说明了主耶稣是不照着亚伦的等次,乃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。
第五章说,「论到麦基洗德,我们有好些话,并且难以解明⋯⋯」(来五11)但后面第七章有解释。这麦基洗德是永远为祭司,无生之始、无命之终,因此圣经里没有写他从哪里生、什么时候死;他也无族谱,没有提到他的父母;他是与 神的儿子相似。所以,这里用麦基洗德作比喻,表明主耶稣基督是 神的儿子,乃是永远活着,长远为祭司。
同时,麦基洗德不照着亚伦的等次,他是另外的。为什么?这里又有一点故事。犹太人只有利未的子孙、亚伦的后裔才能够作祭司;而耶稣是犹大支派的,他怎么能够作祭司呢?所以,第七章第14到19节就说,「我们的主分明是从犹大出来的,但这支派,摩西并没有提到祭司。倘若照麦基洗德的样式,另外兴起一位祭司来,我的话更是显而易见的了。祂成为祭司,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(不是照着摩西的定规了),乃是照无穷之生命的大能。因为有给祂作见证的说:『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。』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,所以废掉了,(律法原来一无所成)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,靠这指望,我们便可以进到 神面前。」保罗为耶稣作祭司这件事,废了很多的唇舌,反覆地解释。
《希伯来书》非常要紧!犹太人读这卷书不容易懂,第一个反对就是说耶稣怎么能够替我们献祭赎罪呢?耶稣怎么能够作祭司呢?祂不是利未人、不是利未家族;祂是犹大支派的。摩西在律法上没有提到这个支派有祭司。可是非常奇妙,在《诗篇》里却说了,诗篇第一百一十篇第4节,「耶和华起了誓,决不后悔,说:『祢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。』」圣经有这个应许。 神老早就藉着圣经的应许说明,将来有一位不是利未的后裔,而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为祭司。这样,犹太人就懂了,他们懂得这个故事。因为亚伯拉罕打败诸王的时候,回来献祭给麦基洗德。麦基洗德是一位尊贵的祭司、永远的祭司;并且他是王、是仁义王、平安王。因此,他又是王、又是祭司,这合乎耶稣基督的身份。
所以,这一段专门讲儿子为大祭司。并且这位大祭司成为我们得救的根源,祂献的祭也不同。后来的第七章、第九章都谈到这些事。祂献祭不是用牛羊,乃是用自己无穷的生命来献祭;祂不是用牛羊的血,而是用自己的宝血。后面还有一些谈论,等我们查到那里的时候再补充。这里就说到,这位大祭司是儿子、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作祭司。祂替我们办理属 神的事;祂一次献上,就成全到永远;祂一次献上,就彻底使我们得救了。所以,藉着这一段话,我们就明白,儿子为大祭司。
主耶稣在肉体的时候,
学习虔诚、顺从、苦难、完全
儿子虽然为大祭司,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地上,取得了肉体,祂还是受苦、还是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恳求,因为祂要经历死。那么,这位大祭司为什么要成为肉体呢?在前面的第二章有解释,「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,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,特要藉着死,败坏那掌死权的,就是魔鬼,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。」(来二14~15)所以,祂有了肉体,就能经历死。祂在死之前也流泪祷告,甚至于汗如大血滴。我们知道,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,非常地恳切,甚至于门徒都睡着了。可见祂的祷告何等恳切、时间何等长,祂在那里,汗如大血滴、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(路廿二44,来五7)。
祂在肉体要学什么呢?在肉体受苦,学苦难。耶稣基督受苦,耶稣基督虔诚,耶稣基督顺从,耶稣基督得以完全。我们看这里提到,耶稣基督在肉体的时候,祂作儿子是虔诚的;祂是在苦难中顺从,达到完全的地步。我们要特别记住这四点:虔诚、顺从、苦难、完全。我们知道了这些以后,再读其它的圣经就容易明白。 神喜欢虔诚、敬畏, 神喜欢顺从。在什么时候顺从呢?在苦难中学了顺从。
因耶稣基督顺服至死,
基督徒也当至死忠心
这苦到什么程度呢?苦到死。因此圣经里提到「顺服至死」,「祂本有 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⋯⋯」(腓二6~8)耶稣基督的顺服是「顺服至死」。所以,我们基督徒要学习作儿子,我们也要在 神面前顺服至死。 神若给我们一个命令,让我们去作一件事情,就是死我们也要去,这叫「至死忠心」。你若不怕死,魔鬼就没办法,所以,一个基督徒要懂得「至死忠心」。
《启示录》有几处特别提到这件事。我们看启示录第二章,士每拿教会被夸奖是什么原因呢?就因为他们不怕死,他们「至死忠心」。我们读第10节,那时候他们要受苦难,「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。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,叫你们被试炼,你们必受患难十日。你务要至死忠心,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。」「至死忠心」是胜过魔鬼的一个法子,因为魔鬼是掌死权的,牠动不动就用死来威胁你。你若是不怕死,牠就没辙了、没办法了。我们再看得胜魔鬼的一个法子,在启示录第十二章第11节,「弟兄胜过牠,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。他们虽至于死,也不爱惜性命。」掌死权的魔鬼就是用死来威胁人;我们若到了死也不动摇,仍然顺服至死,那我们就不用怕了。
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,
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
一个真正的传道人要把生命流出去、要把基督的生命传出去,他就要经历死、经历苦难。有很多在大陆的弟兄姊妹,他们做到了「至死忠心」,所以生命就从他们身上流出去了。这记在哪里呢?记在哥林多后书第四章,「死」是生命从我们身上流出去的一个方法,死要在我们身上天天发动。我们看哥林多后书第四章,这里先说到宝贝就是耶稣基督,我们把耶稣基督接受到我们里面。你有了这宝贝,就不怕了。当然,你没有这宝贝,怕死是一定的。但我们有这宝贝在瓦器里,就不怕了。
我们读第7到12节,这一段就说到一个基督徒至死忠心,不怕死,那就没事了、就得胜了。「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,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 神,不是出于我们。我们四面受敌,却不被困住;心里作难,却不至失望;遭逼迫,却不被丢弃;打倒了,却不至死亡。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⋯⋯」(林后四7~10)这里说,几乎是要死的,却是活着的(林后六9)。一个基督徒真正事奉主,就要受训练、在苦难中接受 神的训练,要顺服神,要经历这些事——四面受敌,却不被困住;心里作难,却不至失望;遭逼迫,却不被丢弃( 神不会忘记我们);打倒了,却不至死亡。如果你的时候还没到,就像保罗一样,以为被打死了,丢在城外,结果又活了,爬起来又走了,又去传福音了(徒十四19~21)。所以,打倒了,却不至于死亡。我们「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,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。」(林后四10)我们里面主耶稣的生命叫复活大能的生命。死越压迫我们,祂越发挥功效、越活得有劲儿、有力量。
因此,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五章夸胜说,「死啊,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⋯⋯」(林前十五55)死在基督徒身上没什么用,也就是说撒但的死权在我们这些忠心的人身上没有作为,牠不能威胁我们、不能使我们害怕。耶稣基督顺服至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,祂从容地面对死亡,祂知道到耶路撒冷非死不可;但祂硬着脸还要往耶路撒冷去,就是到那里送死,祂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。当门徒劝祂,「啊呀!你千万不能啊!」耶稣却说,「我是为此而来。」祂就是要藉着死赎人的罪;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;藉着死下入阴间,打开死牢,释放在祂来以前的人;藉着死,把祂的生命分出来,好让人得生。所以,死对基督徒来说,是一个需要面对的东西。
我们作儿子要学习受苦难、要「至死忠心」。我们再接着念哥林多后书第四章,下面就说明了,「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,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。这样看来,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,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。」所以,我们若天天带着耶稣的死,耶稣的生命也就传出去了。
藉着死向仇敌夸胜;
藉着死引进复活的荣耀
我们再把《腓立比书》念完,腓立比书第二章,「祂本有 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(『虚己』原文的意思就是倒空自己、没有自己)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,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(祂道成肉身,从至高的宝座上下来,成为人。祂不自高,反而自卑)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所以 神将祂升为至高,又赐给祂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,叫一切在天上的、地上的和地底下的,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,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,使荣耀归与父 神。」(腓二6~10)这段说得很清楚了。
基督在肉体的时候,大声哀哭,流泪祷告恳求(来五7)。祂在肉体中,「⋯⋯虽然为儿子,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。祂既得以完全⋯⋯」(来五8~9)这么受苦,祂没有犯罪;这么受苦、受试探,祂没有错一点、没有歪一点。祂还是「⋯⋯被骂不还口,受害不说威吓的话,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。」(彼前二23)耶稣在地上面临死亡,还是顺服。因为 神叫祂担当众人的罪、 神叫祂为众人死,所以祂也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,祂进入阴间,夺回死亡的钥匙;祂也释放生命。因此,这十字架是夸胜的。我们也要常带着耶稣的死,好让我们作一个得胜的基督徒。
基督徒不得胜,就是没有看破死。其实死是个桥梁,死是把我们引到那一个复活的荣耀里。所以,死是基督徒身上常常要带着的。这一章就说到长子所受的训练,众子也要这样,我们这些作儿子的也要学习。所以,第12节说,「看你们学习的工夫⋯⋯」(来五12)有些人就是学不好、长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