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频下载
繁体PDF下载
简体PDF下载

 

佛教之原理与修炼的目的(一)
 
 
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
 
  什么叫作佛教徒?佛教徒要经过正式的受戒、皈依,就是经过所谓的三皈依、受五戒;三皈依就是皈佛、皈法、皈僧;五戒就是戒杀、戒盗、戒淫、戒酒、戒妄语。凡是受过三皈五戒的,才能正式成为佛教徒。「皈」就是皈依、归附的意思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高僧;佛、法、僧也叫三宝,因此也叫作「皈三宝」。受五戒就是要戒杀、不能杀生,要吃素;戒盗、不能偷东西;戒淫、戒色,不能犯淫乱,最好能出家、不娶妻;戒酒、不喝酒,因为酒会刺激人、能乱性;戒妄语,不可以乱讲话,这就叫修行了。凡没有经过三皈五戒的,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。很多中国家庭都说自己是信佛教的,其实应是传统的神道教。比如,拜天地君亲师;过年的时候发大纸,腊月廿三送灶神,正月初二接财神,贴对联、挂门神⋯⋯这些都是神道教的习俗。还有像拜送子观音,求签卜卦,信轮回,初一、十五吃素,若有人死了还要找和尚来超度念经⋯⋯像这些没有经过三皈五戒、只是随着大家行旧俗的,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。有些人甚至是把神道教也混在一起了,他也信玉皇大帝,也信封神榜上所说的那些故事,也信土地公、城隍、门神、财神,也信雷公、闪电娘娘⋯⋯这些都是神道教,不能算是佛教;真正的佛教徒要经过三皈五戒。
 
佛教的修炼原理
 
  佛教有一套修行的法子。佛教真正的真理叫四真谛、八正道;真正相信的是三世、十二因缘,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;真正修炼的法子有六波罗蜜、有六个渐进的程序;真正要实行的是三无漏学。这才是佛教真正要进入的修炼光景。那么,我们要把四真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、三无漏学、六波罗蜜,稍微地解释一下。当然,佛教有很多的宗派,比如,三个大的宗派,有净土宗、有禅宗、有密宗,在一个派别里还有很多的宗。此外,在佛教的修炼里还有两个区别,一种叫大乘、一种叫小乘。这都是专门的学问,我们不能讲得太多。我们最要紧的是说明佛教的修炼和它确实的内容。我们在这方面可以讲得清楚一点。
 
  我们先说明佛教有一个总的、最高的理想追求,叫作「还我真如」,就是说每个人里边都有佛性,或者说是灵性。所以,每个佛教徒所追求的就是人里面这个灵性的真觉能够觉悟。人的灵性里有一个觉悟,我们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说明「还我真如」就较比容易懂,也就是要培养人里边的第六感、第六知觉。什么叫第六知觉呢?我们稍微解释一下,人的眼睛叫作视觉、耳朵叫作听觉、鼻子叫作嗅觉、嘴巴叫作味觉;身体上各个肢体接触的时候,我们会有刺激的反应、会有感觉,这种就叫触觉。所以,这五种知觉都是藉着外物而有的直觉。我们的眼睛看见外头的东西,耳朵听见外边的声响,鼻子闻到外面传过来的味道,嘴巴吃了食物就能尝出苦辣酸甜不同的味道⋯⋯像这些都是藉着外物进到我们里面来感知它。当然,身体的接触(触觉)更需要外物,你需要碰到、接触到这些物体才有感觉,甚至于冷热的感觉也都是属于触觉方面的。
 
  除了这些以外,人类还发现了第六知觉。第六知觉就是一种灵感的知觉,不必藉着外物就可以感觉,所以,佛家就特别注重修第六知觉。我们用科学的法子来看,这也是一种非常正确的修炼。所以,佛家的这种修炼是非常正确的、是科学的,并不是歪理、不是迷信。我这样解释,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很多有知识的人也会去追求佛教,也会按照佛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去修炼。因为这种修炼实在是很科学、很有道理。兄弟我过去也这样追求过,也曾经一步一步、循序渐进地修炼过,也是确有成效的。不过修炼的结果如何呢?我要特别详细说明出来,大家就能明白了。佛教最要紧的就是修人里头那一个灵感直觉,因为他们认为人是有灵的。人除了肉体以外,里边确实有灵;灵是活在人里头的。每个人都有灵,人为万物之灵,灵犀一点通,一灵不昧。人确实有灵,这是不错的。若把这个灵集中起来,就可以修炼到能够自由使用的地步。若按科学来说,这个灵就是第六知觉、就是第六感,也就是灵感的知觉。若把这个灵修得一点不散乱,让它集中、强大,甚至于当它脱离开肉体以后还能够存在、还能够转解、延续下去。
 
  佛教把灵集中起来的方法就是用六波罗蜜,其中最重要的功夫就是三无漏学。举例来说,有时候我们正在讲一个人,有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谈话,说张三或者某某人怎么好久没见了,可说着、说着,这个人就进来了。我们大家就哈哈大笑:「说曹操,曹操就到了」,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。这好像很奇怪,我们一直念叨这个人,说着、说着,他就来了。但原理究竟是怎样的呢?我们就不懂了。可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很多。第二种情况就是有时候我们第一次到了某个地方、某个从来没有去过的新地方。可非常奇怪,当我们到了那里以后,就好像我们曾经来过这个地方,好像在梦里梦见过,好像对这个地方有非常清楚的印象。这个地方确实没来过,但却有一个印象,大概是在梦中梦见过吧,一般人都是这么想的。可什么时候做过这个梦也不知道、也忘记了。很奇怪,我在很多讲道的场合里问人说,「有没有这样的情形?」很多人都举手,很多人都有这种奇妙的感觉或遭遇,他们到了一个新地方,但这个地方居然是在梦中梦见过的。其实不是这样,那是什么原因呢?我们每个人都有第六知觉、都有一种灵电的发射能。有时候人会发射一种好像电波一样的东西,我们可以说这叫「灵电波的发射」。每个人都能发射这种灵电波。
 
  当我们几个人谈话的时候,有一个人的灵电波发射了,就好像电台发射电波一样;这个灵电波发射出去忽然间就碰到了张三(因为张三正往我们这边来),就把他的影像捕捉回来了,如同雷达一样,就把他的影像传导回来了。那么,我们脑子里就忽然有个显像、忽然想起他来,就说「张三好久没见了。」大家也附和说,「对,我们常常聚集,但怎么最近看不到他了呢?」这样说着、说着⋯⋯他就进来了。大家就稀奇,说曹操、曹操就到了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就是人有一个灵电波。但它只是偶尔发射、不是常常发射的。它忽然间发射一下就产生这样一种结果。当灵电波发射的时候,就碰到张三正往这边来,然后就说「张三怎么好久不见了」,可正提到张三的时候,他就进来了。所以,这不是「说曹操、曹操就到」;乃是曹操正往这里来的时候,有一个人发射了灵电波,捕捉到了曹操的影波,使他想起曹操、才说到曹操,然后曹操就到了。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、非常科学的解释。
 
  第二种情况,我们要前往某个第一次去的新地方,我们还没有到、正走的时候,我们的灵电波就忽然发射出去,就捕捉到了当时的情景、就打回了一个印象,好像雷达探测器一样,就把那地方的形像照回来、在我们脑子里显现了。等我们到了那里一看,就跟我们脑子里所得的印象完全一样,好像做梦梦见过吧,可不对呀,也想不起来在什么时候梦见过,却就是有这样一个印象,到了那里一看就是这个地方,完全一样。这叫什么呢?第六感;不需要用眼睛看、不需要耳朵听、不需要嘴巴尝、不需要鼻子闻、不需要手去摸。所以,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以外,还有一个第六知觉,是能够感觉到的,也叫作第六感。
 
  佛教的道理也说这种第六知觉是确实存在的、是应当加以修炼的。这才是我们里面真正的能量,我们应当把它集中起来好好修炼。那么,他们还有一个理论,为什么现在的人没有这种能力了呢?因为我们用眼睛看、耳朵听、鼻子闻、嘴巴尝、身体接触这五种知觉,就把第六知觉都消耗光了、都迷惑了。我们第六感不发达,是因为我们用这五种知觉用得太多,甚至于还有我们的思想(也叫「法」,就是意念)也用得太多了、整天胡思乱想。一个人的灵电是有限的,因为我们消耗太多,我们天天用眼睛看、耳朵听、鼻子闻、嘴巴尝、身体接触、脑子乱想,因此这六个东西叫作「六贼」。眼睛的色,耳朵的声,鼻子闻的香气或臭气,嘴巴尝的苦辣酸甜各种滋味,还有身上的痛痒酸麻各种感觉,还有脑子里的胡思乱想,这六个东西就把我们的灵电都消耗光了。所以,灵电不能集中使用,就不能用第六感去接触事物。只能用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和脑子去处理事物,不能用最强、最奇妙的灵电去感知事物。
 
  这个灵就是「真如」、就是我们里边真正的能量。这用现代科学来解释也是很有道理的、也是非常对的。人生来就是一个蓄电器,好像电池一样,装了一些电在里边。我们一生就来使用这个电池、来消耗这个电。我们眼睛看也要消耗,耳朵听也要消耗,鼻子闻也要消耗,嘴巴尝也要消耗,身体接触也要消耗,我们脑子想事情也要消耗。我们做一切的事都需要能量,就把我们里边所储存的能量都用光了。那么,我们就不能把第六知觉的这种灵电集中起来了。所以,眼睛看、耳朵听、鼻子闻、嘴巴尝、身体接触、脑子想,这六种消耗叫作「六贼」、这六种功能叫作「六根」。佛教修炼的法子就是斩六根、除六尘、或者断六贼。「贼」的说法就是这六种功能把我们的灵电都偷光了、都消耗完了。所以,佛家要修炼、要出家、要离开城市,让眼睛不看、耳朵不听、鼻子不闻、嘴巴不尝、身体不接触、脑子不乱想。
 
  他们用的法子有两个,一个叫作「戒」,「戒」是什么呢?就是把外边所有的漏洞、所有能够漏掉灵电的门路都堵起来,不让它漏掉、尽可能地把它集中起来;然后是「定」,就是打坐、抱元守一,三花聚顶、五气朝元,让灵台明净。这是要有工夫、有传受的。比如,怎样有手印、怎样有心印,怎样打坐、入定(入无漏之禅定),这叫坐禅、入定。每个修炼佛教的人都必须守戒、入定,就是「戒」、「定」。当然,在这个渐进的程式里(就是六波罗蜜里),还有几套东西?第一要持戒,就是守戒。第二要布施,就是要修外功、做好事。还有要忍辱,要去要饭、要把自己弄到极卑微的地步。修道院里的修女修士们修炼也有这么一套,就是要忍受一些羞辱,无论什么气都要忍受。忍辱是一种锻炼心性的法子,不发无名之火、不生气,用你的精神力(就是法意)去控制、去操练。所以,忍辱也是必须的。别人给你米也好、给你钱也好、给你剩饭也好⋯⋯无论给你什么东西,你都要很恭敬、很感谢地领受,不挑剔、也不动心,这就是忍辱的工作。布施是帮助别人,是把自己所有的给人家;而忍辱是向人家要。然后,精进就是修八正道。我们不在这里对八正道多作解释,八正道就是正思维(思想)、正念、正语(说话)、正精进⋯⋯要在这八正道上去修炼、去精进。那么,修了以后,就要入无漏之禅定,也就是佛家常说的斩六根、除六尘、断六贼。三无漏学,「戒」是堵漏洞,「定」是抱元守一、聚集灵电;然后是「慧」,就是让灵明亮起来,让灵台明镜、一尘不染。到了这个地步就四大皆空,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,无物无我。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,灵就可以自由运用了。佛家有一种的俗语叫「三摩地」,就是达到这种境地、这种地步,灵就可以自由运用了。
 
佛教修炼的不同境界
 
  灵可以运用到什么程度呢?他们称之为「神通变化」。到了这时候,灵就可以自由使用了。初步的时候是「天眼通」,人坐在屋子里打坐,入于无漏之禅定,灵集中了、灵台明镜了,灵就可以外放、发射,好像雷达波发射一样。若有人来了,他就可以知道是谁来了、就可以看见影像。这就跟我们所说第六感的作用是一样的,他不用五种知觉,不用眼睛看、耳朵听、鼻子闻、嘴巴尝、身体接触,他坐在那里打坐就可以把灵发射出去接触外物,就可以看见是谁来了。我们中国人说,到了这种地步就叫「未到先知」。他可以把灵发射出去看见东西,这叫「天眼通」。第二,再修炼到一个地步,就可以「天耳通」。他坐在那里不光能看到影像,还能听见声音。这个声音不是外边嘈杂的声音,而是人心里的声音。到了第三步,就更厉害了,叫作「他心通」,他可以用他的灵去探测别人的内心、可以感觉到别人的心思。第四,是「宿命通」,这时就佛法无边了,已经能知道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。我们中国古时候说有些人能够前知五百年、后知五百年,他能够知道过去、现在、将来的事,能够超越时间、能够探测时间以外的事。
 
  以后我也要讲到一些关于属灵的事情,这个灵确实可以超越时间、空间,不受时间、空间的限制。当然,灵越强、超越得越远。最后到什么程度呢?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,最后就是「变化通」,他可以与万物接触、能够跟动物讲话,他可以用他的灵支配动物、用他的灵支配石头、树木、花草,他可以把他的灵附在物体上,能够降服它们、能够左右它们。这就叫变化通。所以,有时候人可以与顽石说话,让顽石点头、让石头听话。比如,「降龙伏虎」的故事,人可以指挥老虎、猿猴、或大象,或其它什么动物,但不是用声音,而是用灵,这叫什么呢?变化通。所以,在佛家里有十八罗汉,有降龙伏虎罗汉⋯⋯这就是表明他们到了这种境界。所以,一个人修炼灵(就是第六感,就是人所承受原始的灵电),能够修炼到自由运用的程度,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变化通,到了这样神通变化的地步,就佛法无边了、就不得了了。
 
  佛家的修炼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的。这是最高深、最高级的修炼。像这种修炼都要出家,女人要作比丘尼、作尼姑,要离开家庭、要脱去一切烦恼,连一根头发都不能留,三千烦恼丝都要除得一干二净,然后才能够专心去修炼。那么,男人也要出家,要作沙弥、作和尚,不受一切世俗的搅扰,甚至要面壁、要闭关。有的人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很多年,有的人在山洞里、对着墙壁坐很多年,要在那里持戒禅定,要在那里入定、入无漏之禅定,甚至能够辟谷,就是不吃东西,只喝清泉、吃松子就能维持他的生命。修炼到最后这个人坐在那里,灵魂就能出窍,他可以用第六感随时幻化出去度化人。这是对于出家之人的一种高级修炼,是达到最高境界了。
 
  他们还有一种普通的说法,叫「普渡慈航」。人生就好像一条船行在海里;这个海是什么海呢?欲海。或者说,人生就好像一个情欲的海;所谓「欲海浮沉」,这个海里都是情欲。那么,人就好像一条船;船要稳达彼岸、要达到西方极乐世界,却怎么也达不到岸。达不到的原因就是船的漏洞太多了,左一个洞、右一个洞,东一个洞、西一个洞,甚至前后都是洞;这些洞就使海水漏进来了。海水就是各种的情欲,七情六欲、酒色财气、功名利禄、声色利欲⋯⋯这些东西都往船里漏。那么,水一多,船就沉了、就沉沦在欲海之中了。这就是说到普通人的光景。
 
  普通的人并不求达到什么神通变化的地步,他所求的就是稳达彼岸,能够从这一头到那一头,这一生能够好好度过就不错了。可你这条船都是漏洞,尤其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皈五戒,五戒就是最大的漏洞、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,所以你必须守五戒。你若不守五戒,这些漏洞一定会使你的这条船沉下去。所以,佛教徒第一件事就是守五戒。我们已经看过五戒的第一条就是戒杀,第二是戒盗,然后是戒淫、戒酒、戒妄语。这些东西都是大漏洞。假如,你要作和尚的话,大概有五百多个戒,还有菩萨戒、尼姑戒、沙弥戒、比丘戒⋯⋯你修的层次越高,戒越多,那是什么原因呢?因为这些戒就是堵漏洞的,要把漏洞都堵起来。这样,你的这条船才可以稳达彼岸,才可以不漏、不沉沦。这说得很有道理。那么,你在家作居士、作佛教徒也要持戒,只是戒少一点,只守这五个戒就行了,就是戒杀、戒偷、戒淫、戒妄语、戒酒,还要加上「三宝」,就是要顺服佛、法、僧;用佛、法、僧的力量来带领你,这样,你就可以稳达彼岸、就可以不至于沉沦。这是一种较比普通的修炼,不是高级的修炼。高级的修炼不只于能稳达彼岸,还能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变化通,还能成为法力无边、救度众生、有能力的佛。
 
  所以,我们从佛教的讲论里就知道这种说法确实是科学的。人里面的的确确有灵,人生而有灵,真好像一个蓄电池一样。若是集中使用,确实可以增加能量。我们举例来说,一个人假如瞎了眼睛,也就是说眼睛消耗的能量降低了,就把这方面的能量增加到听觉、触觉、嗅觉上,他的听觉、触觉、嗅觉就格外灵敏,所以,一个瞎子能通过听人的脚步声就知道这人是谁(他的听觉特别灵敏,是我们听不出来的),他的鼻子也能够敏锐地辨别不同的味道。此外,他眼睛的能量也增加到触觉上,他连钞票都能清楚地摸出来是多少钱。但我们怎么摸也不行,因为我们在触觉方面没有这么高的能量、没有这么强的灵敏度。瞎子的耳朵还可以听风辨位,他通过听风的声音就能知道方位。你不停地摇他、转他,再让他分辨东西南北,他马上就能知道。真奇怪,我小时候就作过这些坏事,把一个瞎子抱起来,转了他半天,再让他说出这是哪一边,他一下就指出来了,非常奇妙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就是把视觉所结余的能量增加到其它几个知觉上了,这是必然的。那么,佛教的道理就说,把连同思想在内的六种感官的能量都集中起来,抱元守一,完全集中在一起去使用。这当然是可以的。
 
佛教修炼的困难
 
  不过,很少有人能够修到这种程度。尤其今天在廿世纪、在这个花花世界里,能够修佛的人、甚至是能够稳达彼岸的人,恐怕都很少了。为什么呢?因为声色利欲、酒色财气⋯⋯外边的诱惑太多了。就拿现在的电视机来说,谁能够忍住不看呢?有的人甚至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看。谁的耳朵能够不听呢?连走路都要带着随身听、随时随地要听,是不是?所以,人要听、要看。现在美食发明之多,所谓中西合璧,中菜西吃、西菜中吃,各种美味数不胜数。从前皇帝吃的东西,现在我们随手可得。像银耳、人参⋯⋯这些从前都是帝王之家、高官显赫吃的,现在我们随时都可以吃得到。现在宫廷秘方都传出来、御膳房的菜谱都传出来了,我们可以随便吃。你想一想,这口腹之欲是多么吸引人。尤其在香港,茶楼里的花样每天翻新,哪个茶楼花样变得多,就能人客常满。所以,现在真是又吃又喝,又买又卖(路十七28)。物质文明不断进步,工厂造出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,这个世界吸引人吸引得不得了,耳听听不完、眼看看不满。我们的思想更不用说了,电影、小说、电视⋯⋯各样的故事情节离奇,引人入胜,悲欢离合,使人心里就不能自已,非常受诱惑。对不对?所以,现在想要修炼,要斩六根、除六尘,是相当困难的。
 
  即使那些生具慧根的人想要作和尚、要修炼,我觉得也是很困难的,没有几个人能修成。现在他们都是作外功,以此为号召。比如,作点好事、办医院⋯⋯这叫布施。或者自己去化缘,忍辱、清苦一点,然后捐些钱、作些好事,就觉得是功德无量了。其实,他没有真正修佛家最高的境界。所以,今天好多和尚无论是大乘也好、密宗也好、法华宗也好,甚至现在有些和尚是在家修行,还可以娶妻生子、可以世袭。像日本就有很多这类的和尚,而且都是名僧,他们娶妻生子,他们的儿子将来可以继承寺院、作寺院的主持。像这种情况根本是连色戒都不管了,可能和尚生的儿子比普通人更多。现在有些新的、摩登一点的寺院是僧尼同修,他们直接住在一起,这就更不稀奇了。所以,色戒没有人守了。当然,也有很多高僧还是会守的。所以,人要修到三摩地,修到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变化通,是不太可能了。现在只能在理论上说还有可能,但确实不能修到这种程度。尤其三、四十岁以后的人,结过婚的人,若再想修也是很困难的。这是什么原因呢?他的灵都漏光了。所以,要修第六知觉的灵感,要抱元守一,要达到三花聚顶、五气朝元,没有一点漏洞,修到天眼通、天耳通的地步,是不容易的。那要生具慧根,从小出家,然后还要修很多年。假如修不好,还会有麻烦,因为外界的引诱或者心魔来了,还会走火入魔。比如,打坐若打不好的话,一下子会变得僵硬,变成残废、变成痴呆。这种情况也是会有的。
 
  所以,我大概地说一说佛家修炼的方式。佛家最高的境界就是「还我真如」。修炼的方法就是持戒、布施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。简单地说就是「戒、定、慧」。那么,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「还我真如」,就是让灵抱元守一、灵台明镜,不被一切外物所诱惑,不被一切外物所打扰、所消耗,斩六根、除六尘,把自己里面的灵电集中起来。假如,这一辈子集中起来的力量不够,只要一灵不昧,他还可以转解、转世,或者兵解、尸解;转解以后,再找一个炉、再找一个身体投胎,让灵在里边继续修。但根据他们的说法,有的人修了十世、修了十辈子,还没有修成。